凉:冷淡。
指旧社会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出处:宋・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1)自从家道中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2)他失势之后,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正音:“炎”,读作“yán”,不能读作“rán”。
谜语: 冷暖人间 (谜底:世态炎凉)
“世态”,指世俗情态。语出唐・吕从庆〈偶兴〉诗。“炎凉”,即冷暖。语出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世态炎凉”比喻世俗情态反复无常。
吾亦陶彭泽,从来懒折腰。焚香怀落落,对酒意嚣嚣。世态云多幻,人情雪易消。最佳猿共鹤,闲里日相邀。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八月[1]降,[2]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
[1]白露:秋天的露水。
[2]槐:槐树。豆科槐树属,落叶乔木。叶为奇数羽状,有柄,卵形至披针卵形,基部广楔形至圆形,背面绿白色。夏季开淡黄色蝶形花。荚果肉质,念珠状,种子肾脏形,褐色。材质坚硬,可供建筑材料之用。花可入药。
“世态炎凉”系由“世态”及“炎凉”二语组合而成。 “世态”是出自唐・吕从庆〈偶兴〉诗。吕从庆是唐汴州大梁人,字世膺,号丰溪渔叟。在他这首〈偶兴〉诗中,“吾亦陶彭泽,从来懒折腰”。他自比为陶渊明,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闲时焚香、饮酒,是如此潇洒自然,无欲自得。世俗情态像云一样变幻多端,人情也像雪一样容易消失不见,还不如与猿、鹤为伴,隐居不仕,逍遥自在。 “炎凉”则是出自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本来“炎凉”一词早在南朝齐・谢朓〈同羇夜集〉诗中就已出现:“积念隔炎凉,骧言始今夕。已对浊尊酒,复此故乡客。”不过此诗中的“炎凉”是指夏秋,“隔炎凉”是指隔了一年,而在白居易的这首诗中,“炎凉”是指冷暖,比喻小人的态度就像季节的转变一样,忽冷忽热,反复无常,才是后来“世态炎凉”的意思。 “世态炎凉”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世俗情态反复无常。
语义比喻世俗情态反复无常。
类别用在“人情反复”的表述上。
①如今我尝尽世态炎凉,将一切都看淡了。
②世态本炎凉,人情薄如纸,我如今是看透了。
③这几年,我历尽了艰辛,也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④你别再怪那些朋友了,世态炎凉,自古如此,不足为奇。
⑤作者若没看尽世态炎凉,人情冷热,怎能有如此深刻的人性描述?
⑥他得意时,门庭若市;失意时,门可罗雀。这正是世态炎凉的最好写照。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