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切瑳琢磨”。
引《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郭璞 注:“皆治器之名也。”
汉•王充 《论衡·量知》:“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寳器。”
清•叶燮 《原诗·内篇上》:“切磋琢磨屡治而益精。”
引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北齐•刘昼 《新论·贵言》:“知交之於朋友亦有切磋琢磨之义。”
唐•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鑠浸润之谗。”
宋•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应该说曾起到了文艺界相互切磋琢磨的作用。”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
引《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近互相研究
反不相为谋
切 [ qiē ] 1.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 如 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 切 [ qiè ] 1. 密合,贴近。 如 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 2. 紧急。 如 急切。迫切。 3. 实在。 如 切忌。恳切。 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更多解释]
磋 [ cuō ] 1. 古代称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引申为仔细商量。 如 切(qiē)磋。磋商。 [更多解释]
琢 [ zhuó ] 1. 雕刻玉石,使成器物,常喻用心推敲考虑、刻意求工。 如 琢磨。雕琢(a.雕刻玉石等;b.过分地修饰文字,使人觉得不自然,如“琢琢之风不可长”)。琢刻。琢句。玉不琢,不成器。 琢 [ zuó ] 1. 〔~磨〕思索、考虑,如“他的话我~~了很久,不明白什么意思”(“磨”读轻声)。 [更多解释]
磨 [ mó ] 1. 摩擦。 如 磨刀。磨墨。磨练。磨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磨合。研磨。磨漆画。 2. 阻碍,困难。 如 磨难(nàn)。好事多磨。 3. 消耗,消灭。 如 磨损。磨耗。磨灭。 4. 拖延,耗时间。 如 磨缠。磨功夫。 磨 [ mò ] 1. 粉碎粮食的工具。 如 石磨。电磨。磨盘。磨坊(亦作“磨房”)。推磨。 2.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 如 磨面。磨米。磨豆腐。 3. 掉转。 如 这个胡同太窄,磨不过车来。 [更多解释]
答:切磋琢磨的拼音是:qiē cuō zhuó mó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切磋琢磨 的发音
答:切磋琢磨的意思是: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