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朱颜休惜卷金荷”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朱颜休惜卷金荷”出自元代王恽的《浣溪沙 寿李卫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ū yán xiū xī juǎn jīn hé,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朱颜休惜卷金荷”全诗

《浣溪沙 寿李卫尉》

朱颜休惜卷金荷

矍铄当年汉伏波。
紫微垣外待*戈。
笑骑天*下天河。
华发雅宜麟阁画,春风先送武城歌。
朱颜休惜卷金荷


赏析


《浣溪沙 寿李卫尉》是元代诗人王恽的作品。这首诗以寿李卫尉为题材,通过描绘李卫尉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祝福。

诗意:
这首诗以古代将领李卫尉为主题,描述了他年轻时的英勇战功,以及他在紫微垣外等待战斗的场景。诗人描绘了李卫尉笑骑天马下天河的形象,展现了他的豪情和勇气。诗中还提到李卫尉的华丽发型以及雅致的麟阁画,表现了他的高贵品味和文化修养。最后,诗人以春风先送武城歌来祝福李卫尉长寿。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了李卫尉的英雄形象。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李卫尉的威武和豪迈。诗人通过紫微垣和天河的描绘,表达了李卫尉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诗中的华发雅宜麟阁画和春风先送武城歌,展现了李卫尉的高尚品味和文化修养,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整首诗以赞颂李卫尉为主线,通过对他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古代将领的世界,感受到了那种英勇和高贵的氛围。这首诗既展示了李卫尉的英雄风采,又传递了对他长寿和福祉的美好祝愿,具有一定的颂扬和祝福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李卫尉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祝福,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朱颜休惜卷金荷”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uàn xī shā shòu lǐ wèi wèi
浣溪沙 寿李卫尉

jué shuò dāng nián hàn fú bō.
矍铄当年汉伏波。
zǐ wēi yuán wài dài gē.
紫微垣外待*戈。
xiào qí tiān xià tiān hé.
笑骑天*下天河。
huá fà yǎ yí lín gé huà, chūn fēng xiān sòng wǔ chéng gē.
华发雅宜麟阁画,春风先送武城歌。
zhū yán xiū xī juǎn jīn hé.
朱颜休惜卷金荷。

“朱颜休惜卷金荷”平仄韵脚


拼音:zhū yán xiū xī juǎn jīn hé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仄韵) 上声二十哿

作者简介


王恽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作者介绍


王恽的介绍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他直言敢谏,主张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强调治理混乱的财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 ,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宫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地予以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 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终饱私囊的罪恶加以上书。刘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恽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当时沿海政局混乱,官吏缺额很多。他向皇上上疏要求选拔人才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果断罢黜了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使这里平静安定下来;并在福建沿海首创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他任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绛州太平县有一陈氏杀了自己的哥哥,因行贿官府,缓狱了决,株连三百多人受冤,长达五年不能结案。皇帝派王恽前往亲审此案,经过访查、审讯,释放了全部受冤遭株连的平民百姓。

  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控制为民请命的感情,写了长篇免租谣,希词恳情切,皇上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恽的轶事

  王恽的谏政,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专门将他传至京城召见。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时常忧国忧民,他把历代明君贤相勤劳思政、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整理成章,用“顺谏”的方式,奏疏给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参阅。裕宗真金非常赏识他的这种见解,除自己学习外,还将《承华事略》各篇发给皇孙们传读。裕宗真金早薨,他的儿子成宗铁木真即位。王恽给成宗皇帝敬献的供物不是玉帛、珠宝,而是他论述的《守成事鉴》十五篇,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片赤诚。因此,成宗又加封他为通议大夫,知制诰。并委托他同赵孟頫等人纂修《元世祖实录》。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他的言论诗文刊行于世一百卷为后人所传读。他的墓圹位于汲县(今卫辉市)城郊乡八里屯村西南石人洼内,距县城十华里。墓地前沿有神道,两旁为石刻仪仗,对称排列,每当“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家乡父老纷纷前往祭扫凭吊,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哀思 。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