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谓之撇雪会”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谓之撇雪会”出自元代王恽的《江神子 金朝遗风,冬月头雪,令僮辈团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zhī piē xuě huì,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谓之撇雪会”全诗

《江神子 金朝遗风,冬月头雪,令僮辈团取,》

谓之撇雪会

宴娱宾,谓之撇雪会
去冬无雪,今岁初白如此,灯下喜赋此词,录奉达夫,且应撇雪故事,为一觞之侑也小窗遥夜失冬严。
觉春添。
卷疏帘。
掌许冰花,撩乱扑风檐。
喜倒坐中儿子辈,争指似,谢家盐。
一杯灯下醉掀髯。
处穷阎。
最情*。
万垅含春,江上麦纤纤。
应笑冻吟苏老子,揩病目,认青帘。


赏析


《江神子》

金朝的风采在元代继续流传,冬月初降的头雪,让年轻一辈兴致勃勃地组织起了一场被称为"撇雪会"的宴会。去年冬天没有雪,今年初雪如此洁白,大家在灯下高兴地吟咏这首诗词,记录下来献给达夫,也是为了纪念撇雪的故事,以此共饮一杯酒,共享欢乐时光。小窗户遥望夜晚,丢失了严冬的严肃气氛,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卷起稀疏的窗帘,手中掌握着冰花,悠然摇曳,像是在撩乱风檐上的风雪。喜欢坐在一起的儿子辈中,争相指点谢家盐的故事。一杯酒在灯光下,醉得满脸胡须飞扬。生活在贫困之中,最能体会情感的深沉。万垅上的麦苗含着春天的气息,在江畔轻摇。应该笑话那些在严寒中吟咏的苏老子,揩去病眼,承认已经进入了春天的帷幕。

赏析:
诗人王恽以《江神子》形容元代的风采,描绘了冬月初降的头雪,以及年轻一辈组织的撇雪会。诗中通过灯下赋词、共饮一杯酒,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窗户中遥望夜晚的情景,窗帘卷起,手中执着冰花,仿佛在撩拨风檐上的风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中还运用了家庭场景,以儿子辈争相指点谢家盐的故事,展现了家庭温暖和亲情的描绘。最后,诗人以江畔上含春的麦苗和认青帘为象征,对比了冬天和春天的寒暑,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以轻松愉快的语调,描绘了元代人们对迎接春天的喜悦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家庭场景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对春天到来的热切期盼和对生命的热爱。整篇诗把握了情感和意境的平衡,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谓之撇雪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jiāng shén zǐ jīn cháo yí fēng, dōng yuè tóu xuě, lìng tóng bèi tuán qǔ,
江神子 金朝遗风,冬月头雪,令僮辈团取,

yàn yú bīn, wèi zhī piē xuě huì.
宴娱宾,谓之撇雪会。
qù dōng wú xuě, jīn suì chū bái rú cǐ, dēng xià xǐ fù cǐ cí, lù fèng dá fū, qiě yīng piē xuě gù shì, wèi yī shāng zhī yòu yě xiǎo chuāng yáo yè shī dōng yán.
去冬无雪,今岁初白如此,灯下喜赋此词,录奉达夫,且应撇雪故事,为一觞之侑也小窗遥夜失冬严。
jué chūn tiān.
觉春添。
juǎn shū lián.
卷疏帘。
zhǎng xǔ bīng huā, liáo luàn pū fēng yán.
掌许冰花,撩乱扑风檐。
xǐ dào zuò zhōng ér zi bèi, zhēng zhǐ shì, xiè jiā yán.
喜倒坐中儿子辈,争指似,谢家盐。
yī bēi dēng xià zuì xiān rán.
一杯灯下醉掀髯。
chù qióng yán.
处穷阎。
zuì qíng.
最情*。
wàn lǒng hán chūn, jiāng shàng mài xiān xiān.
万垅含春,江上麦纤纤。
yīng xiào dòng yín sū lǎo zi, kāi bìng mù, rèn qīng lián.
应笑冻吟苏老子,揩病目,认青帘。

“谓之撇雪会”平仄韵脚


拼音:wèi zhī piē xuě huì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作者简介


王恽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裕宗皇太子真金和成宗皇帝铁木真三代的谏臣。

作者介绍


王恽的介绍

  王恽: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

  他直言敢谏,主张礼下庶人,刑上大夫,强调治理混乱的财政。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元世祖建御史台,任王恽为监察御史。他上书《击邪》《纳海》等论列一百五十余条。当时负责水利的中央级官员刘 ,利用治水导河之便,贪污宫粮四十多万石。王恽大胆地予以弹劾揭发。经过访查,他又将刘 监修太庙从中偷工减料终饱私囊的罪恶加以上书。刘做贼心虚,竟惶惶不可终日,忧虑死去。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王恽任少中大夫、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时,当时沿海政局混乱,官吏缺额很多。他向皇上上疏要求选拔人才到沿海填补空缺。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果断罢黜了四十多名贪官污吏,任用了一批文武精通,耿直清廉的人赴职,使这里平静安定下来;并在福建沿海首创建造营房,让戍兵居住,改变了以往兵寓民家的陋习,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在他任承直郎、平阳路总管府判官时,绛州太平县有一陈氏杀了自己的哥哥,因行贿官府,缓狱了决,株连三百多人受冤,长达五年不能结案。皇帝派王恽前往亲审此案,经过访查、审讯,释放了全部受冤遭株连的平民百姓。

  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够体察下情,同情人民疾苦。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燕南一带冬春遭旱,秋季庄稼又遭水灾,王恽察访民情回到大都(今北京)以后,有一高官宴请百官,请他赴宴。入席后,他看到桌子上摆满了名酿佳肴、奇珍海味,如坐针毡,感到很不是滋味。他无法控制为民请命的感情,写了长篇免租谣,希词恳情切,皇上终于采纳了他的建议。

王恽的轶事

  王恽的谏政,受到了元世祖的器重。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专门将他传至京城召见。他又上万言书,提出“改旧制,黜赃吏,均赋役,擢才能”的建议,顺应了忽必烈“祖述变通”的建国思想,对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忽必烈亲授他为翰林学士。

  王恽任职从政期间,时常忧国忧民,他把历代明君贤相勤劳思政、治国安邦的经验和事迹系统整理成章,用“顺谏”的方式,奏疏给尚未登基的皇太子参阅。裕宗真金非常赏识他的这种见解,除自己学习外,还将《承华事略》各篇发给皇孙们传读。裕宗真金早薨,他的儿子成宗铁木真即位。王恽给成宗皇帝敬献的供物不是玉帛、珠宝,而是他论述的《守成事鉴》十五篇,表现出忠心事主的一片赤诚。因此,成宗又加封他为通议大夫,知制诰。并委托他同赵孟頫等人纂修《元世祖实录》。

  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六月,王恽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朝廷的钦差大臣在汲县看到他的故居依然是茅屋陋室,清贫如民。其儿孙们田园生涯,耕稼自给,便如实奏明圣上。皇上赐钞万贯,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谥号“文定”。子孙荫封受禄。家乡人民也把他少年勤奋读书的古子涧村誉为“秋涧书声”,被列为“汲县八景”之一。他的言论诗文刊行于世一百卷为后人所传读。他的墓圹位于汲县(今卫辉市)城郊乡八里屯村西南石人洼内,距县城十华里。墓地前沿有神道,两旁为石刻仪仗,对称排列,每当“清明”前后和春节期间,家乡父老纷纷前往祭扫凭吊,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哀思 。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