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丹青难画此中心”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丹青难画此中心”出自宋代阳枋的《辛卯三月金沙道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qīng nán huà cǐ zhōng xī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丹青难画此中心”全诗

《辛卯三月金沙道中》

丹青难画此中心

八九雨点青春老,三两莺声绿荫深。
眼界无尘归路称,丹青难画此中心


赏析


《辛卯三月金沙道中》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八九雨点青春老,
三两莺声绿荫深。
眼界无尘归路称,
丹青难画此中心。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在金沙道中,八九个雨滴打在青春上,使其变得苍老。而三两声莺鸟的歌声在绿荫深处回响,为整个环境增添了生机和美感。诗人认为,眼界开阔的人会称赞这条回归的路途没有尘埃,而真正理解和描绘这一心境的艺术家却难以用画笔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日景色,并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感慨。雨滴打在青春上,寓意着岁月的不可逆转,人们不可避免地会老去。莺鸟的歌声在绿荫深处回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诗中的"眼界无尘归路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境界人格的称赞,认为那些有开阔眼界的人能够在回归的路上保持纯洁无尘的心灵。最后两句"丹青难画此中心"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他认为这种心境是无法通过艺术手段完全描绘出来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阳枋独特的诗歌才华。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观察,诗人向读者传递了对光阴流转的思考和对纯洁心灵的追求。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的高超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触觉。

“丹青难画此中心”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xīn mǎo sān yuè jīn shā dào zhōng
辛卯三月金沙道中

bā jiǔ yǔ diǎn qīng chūn lǎo, sān liǎng yīng shēng lǜ yīn shēn.
八九雨点青春老,三两莺声绿荫深。
yǎn jiè wú chén guī lù chēng, dān qīng nán huà cǐ zhōng xīn.
眼界无尘归路称,丹青难画此中心。

“丹青难画此中心”平仄韵脚


拼音:dān qīng nán huà cǐ zhōng xī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作者简介


阳枋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作者介绍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