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莫只相怜诵子虚”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莫只相怜诵子虚”出自宋代汪莘的《送赵君十绝》,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ò zhǐ xiāng lián sòng zǐ x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莫只相怜诵子虚”全诗

《送赵君十绝》

莫只相怜诵子虚

有客胸藏太息书,萧萧白发不堪梳。
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


赏析


《送赵君十绝》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客人内心的忧愁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客胸藏太息书,
萧萧白发不堪梳。
君王若问江东士,
莫只相怜诵子虚。

诗意:
这位客人心中有着一本充满叹息的书,
他的白发凌乱不堪梳理。
如果君王询问江东的士人,
不要只是同情地朗诵《子虚赋》。

赏析:
《送赵君十绝》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人生的离别和岁月的无情。首句“有客胸藏太息书”,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忧愁和秘密,他怀揣着一本寄托了太多叹息的书籍。接着,“萧萧白发不堪梳”一句,通过描绘白发凌乱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忧伤和悲凉,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衰老。

接下来的两句“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是对受众的劝勉和警示。作者告诫君王,询问江东的士人时,不要只是同情地听他们朗诵《子虚赋》,而要真正关注他们的才华和真实的情感。这里的“子虚”指的是古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子虚赋》,它被用来象征虚假的才华或智慧。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以及对真实才华的呼唤。它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寓意,引发人们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莫只相怜诵子虚”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zhào jūn shí jué
送赵君十绝

yǒu kè xiōng cáng tài xī shū, xiāo xiāo bái fà bù kān shū.
有客胸藏太息书,萧萧白发不堪梳。
jūn wáng ruò wèn jiāng dōng shì, mò zhǐ xiāng lián sòng zǐ xū.
君王若问江东士,莫只相怜诵子虚。

“莫只相怜诵子虚”平仄韵脚


拼音:mò zhǐ xiāng lián sòng zǐ x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六鱼

作者简介


汪莘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作者介绍


汪莘的文学创作

  汪莘关心国事。在《击鼓行》中,他描写击鼓之声彻天动地,“豺狼闻之脑门裂,狐鼠粉碎臭满穴”,表示了与恶势力斗争的愿望;在《游甘露寺》中写道“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意如何。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对南宋当权者养兵不用、不图收复失地作了严厉的批评。汪莘的诗学李白,如《群玉堂即事》起四句:“蓬莱道山到者稀,忽随飙驾同来归。天横阆野望不尽,地绝瀛海如无依”,想象丰富,然而才力有所不及,往往落卢仝窠臼。他的诗风格多样,也不乏清新之作。如“好剪吴淞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二绝》);“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晚晴即事》),喜借用前人成句或诗境而又能自出机杼,自然熨贴。

  汪莘也善写词,自序中说他喜爱苏轼、朱敦儒、辛弃疾的词。《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所作稍近粗豪”。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