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无悴色”出自宋代赵蕃的《初四日妍暖如春》,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lín wú cuì sè,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长林无悴色”全诗: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
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
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
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
《初四日妍暖如春》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刚过初四,阳光明媚如春天般温暖。薄雪未能覆盖旱地,晴朗的天空又让人感到温暄。长林中没有凋谢的迹象,幽静的鸟儿也多有吟唱。虽然欣喜春天的到来,却仍担忧疾病带来的烦恼。梅花开放着,期待着传递消息的驿使,香草间望着王孙的归来。
诗意:
《初四日妍暖如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春的景象。虽然已经过了农历的初四,但阳光依然明媚温暖,给人以春天般的感受。薄雪没有覆盖干旱的土地,天空晴朗明亮,给人一种温暖宜人的感觉。长林中的树木没有凋谢的痕迹,幽静的鸟儿也在欢快地歌唱。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但也忧虑着疾病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梅花盛开,期待着传递消息的驿使,芳草丛中期待着王孙归来,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初春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温暖和生机。阳光明媚,薄雪未满旱,长林无悴色,幽鸟多言,这些描写都给人以春天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然而,诗人也在诗中透露出对疾病和困扰的忧虑,这种矛盾的情感增加了诗的层次和复杂性。
诗中的梅花和驿使、王孙的描写,更是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浪漫和期盼。梅花作为寒冷季节中的第一朵花,在早春中绽放,象征着希望和坚韧。驿使和王孙则代表了远方的消息和归来的期待,使诗中的景象更具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初春的景象,融合了对春天的喜悦和对疾病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期盼。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寓意象征的描写,诗中蕴含着深层的情感和哲理,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对生命和希望的思考。
chū sì rì yán nuǎn rú chūn
初四日妍暖如春
báo xuě wèi mǎn hàn, kǔ qíng fān jū xuān.
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
cháng lín wú cuì sè, yōu niǎo yì duō yán.
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
zòng xǐ chūn dāng fù, hái yōu bìng zuò fán.
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
méi huā qiān yì shǐ, fāng cǎo wàng wáng sūn.
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
拼音:cháng lín wú cuì sè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