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物论惜元龙”出自宋代赵蕃的《闻曾裘父丈亡追用前韵寄审知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àn tóng wù lùn xī yuán ló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但同物论惜元龙”全诗:钓船颇欲佐涪翁,当世知余莫取容。
谁料传亡终欠识,但同物论惜元龙。
《闻曾裘父丈亡追用前韵寄审知二首》是宋代赵蕃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曾裘父丈的哀思和对自己身世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文人的赞叹和对元龙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钓船颇欲佐涪翁,
当世知余莫取容。
谁料传亡终欠识,
但同物论惜元龙。
第二首:
忽闻曾裘父丧逝,
心绪纷纷思万端。
知子莫怜亡者恨,
元龙何事卧江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曾裘父丈的思念之情。第一首诗中,作者说自己曾有意向作为钓船陪伴曾裘父丈,但当世的人们并不了解作者的内心,不理解他的追求。谁知道,曾裘父丈去世后,这种追求未能得到他人的认同。作者通过将自己与曾裘父丈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对曾裘父丈的赞叹和对他的怀念之情。
第二首诗中,作者突然听到曾裘父丈去世的消息,内心充满了各种思绪。作者告诫自己不要过多地怜悯已逝的人,而要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最后一句提到了元龙,这里指的是元代文人杨维桢,他以卧江干的形象在文人间流传,表示对过去文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已故曾裘父丈的思念和对过去文人的赞叹与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身世的思考。通过对曾裘父丈的追忆和对元龙的惋惜,作者呈现了深沉的诗意。
wén céng qiú fù zhàng wáng zhuī yòng qián yùn jì shěn zhī èr shǒu
闻曾裘父丈亡追用前韵寄审知二首
diào chuán pō yù zuǒ fú wēng, dāng shì zhī yú mò qǔ róng.
钓船颇欲佐涪翁,当世知余莫取容。
shuí liào chuán wáng zhōng qiàn shí, dàn tóng wù lùn xī yuán lóng.
谁料传亡终欠识,但同物论惜元龙。
拼音:dàn tóng wù lùn xī yuán lóng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