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无易难”出自宋代赵蕃的《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xíng wú yì n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言行无易难”全诗:两载皇华使,江湖得少宽。
见皆儒雅录,闻绝惠文弹。
内外有轻重,言行无易难。
春秋贤者责,倾耳向长安。
《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赵一叔赴任江西漕运的情景,通过对赵一叔的品德和责任感的赞颂,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
两载皇华使,江湖得少宽。
见皆儒雅录,闻绝惠文弹。
内外有轻重,言行无易难。
春秋贤者责,倾耳向长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赵一叔赴往江西漕运之行为主题,作者通过对赵一叔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对他的敬佩和期望。
首先,诗中提到了赵一叔曾经担任过使节,两次去皇宫奉皇帝的命令执行任务,这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声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以谦逊的态度行事,不事张扬。在江湖之间,他得到了少许宽容和宽厚的待遇。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赵一叔的品德。他的言行举止儒雅有度,深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他对文学才华的赞美声名远扬,被誉为文才出众的吟唱家。他的品德和才华使得他在内外都备受重视,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民间,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最后,诗中提到了春秋时代贤者的责任感,以此来对赵一叔提出期望。这里的贤者责是指贤明的君主对臣子的期望和要求。作者表达了对赵一叔的希望,希望他能够以贤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恪守职责,恪守道德,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诱惑,都能保持坚定的原则和操守。并且,诗中还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长安取得更大的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赵一叔的赞美和期望,展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赵一叔的品德和才华使他在官场和江湖上都备受尊重和喜爱,同时诗中也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以贤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官运输的重任负责任地承担起来。这首诗词既是对赵一叔的送别,也是对他前程的祝福,充满了对他的赞颂和期待。
sòng zhào yī shū jiāng xī cáo fù zhào sān shǒu
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
liǎng zài huáng huá shǐ, jiāng hú dé shǎo kuān.
两载皇华使,江湖得少宽。
jiàn jiē rú yǎ lù, wén jué huì wén dàn.
见皆儒雅录,闻绝惠文弹。
nèi wài yǒu qīng zhòng, yán xíng wú yì nán.
内外有轻重,言行无易难。
chūn qiū xián zhě zé, qīng ěr xiàng cháng ān.
春秋贤者责,倾耳向长安。
拼音:yán xíng wú yì n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