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作计君能似我痴”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作计君能似我痴”出自宋代赵蕃的《在伯考试未归有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uò jì jūn néng shì wǒ ch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作计君能似我痴”全诗

《在伯考试未归有怀》

作计君能似我痴

相逢共问别来诗,作计君能似我痴
佳月中秋已无及,菊花十月未为迟。


赏析


《在伯考试未归有怀》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当我们相聚时,一起问对方写了什么诗,
我在想,你是否像我一样痴迷于写诗。
美丽的中秋月亮已经过去了,
但十月的菊花还未开放。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赵蕃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的自豪。他与他的朋友相聚时询问彼此的诗作,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对他们共同的追求的认同。诗人提到了中秋月亮已经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但他仍然期待着十月的菊花绽放,暗示着希望和未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朋友之间的交流的渴望。作者赵蕃以自嘲和自豪的口吻,表达了他对自己写诗的痴迷和对朋友写诗的期待。通过提到中秋月亮的过去和菊花的未来,诗人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简洁而含蓄,情感真挚,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这首诗词突出了宋代文人的诗意和情感表达方式,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感情的抒发。作者以简单的词句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环境相结合。这种抒情方式是宋代文学的典型特征,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的写作热情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和未来的思考。它以简洁而美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友谊、文学和未来的期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计君能似我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zài bó kǎo shì wèi guī yǒu huái
在伯考试未归有怀

xiāng féng gòng wèn bié lái shī, zuò jì jūn néng shì wǒ chī.
相逢共问别来诗,作计君能似我痴。
jiā yuè zhōng qiū yǐ wú jí, jú huā shí yuè wèi wèi chí.
佳月中秋已无及,菊花十月未为迟。

“作计君能似我痴”平仄韵脚


拼音:zuò jì jūn néng shì wǒ chī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