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平安报”出自宋代赵蕃的《重别成父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òng píng ān bà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不用平安报”全诗:中原归尚棘,三墓久成芜。
未议增封树,先宜增封树,先宜禁牧刍。
便须营虎落,将以护龙雏。
不用平安报,惟期剪伐无。
《重别成父二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中原地区荒芜和墓地长满荒草的景象,以及对治理措施的思考和期望。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中原归尚棘,
三墓久成芜。
未议增封树,
先宜禁牧刍。
便须营虎落,
将以护龙雏。
不用平安报,
惟期剪伐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原地区的状况,表达了赵蕃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关切。
诗的开头写道,中原地区已经归于荆棘丛生的状态,三个墓地长期以来都被荒草覆盖。这种描写给人一种凄凉和荒凉的感觉,暗示着社会秩序的紊乱和治理问题的突出。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期望。他说还没有讨论增添树木的问题,但首先应该禁止牧放家畜吃草。这里的"增封树"和"禁牧刍"是诗人对治理措施的建议,希望通过种植树木和禁止放牧来改善当地的环境和秩序。
诗的后半部分,赵蕃进一步指出应该建立警卫系统,以保护社会的安定。他提到需要建立一个能够阻止老虎侵袭的机制,以保护年幼的龙雏。这里的"虎"和"龙"可以象征着社会的危险和希望,而警卫系统则代表着治理措施的实施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最后一句"不用平安报,惟期剪伐无"表达了诗人对安定局势的期盼,但他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行动,而不仅仅是空谈。"剪伐无"意味着清除杂草,恢复社会秩序的意思。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中原地区的荒弃景象,并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治理的关切。诗人通过提出治理措施的建议,表达了对社会安定和秩序恢复的期望。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zhòng bié chéng fù èr shǒu
重别成父二首
zhōng yuán guī shàng jí, sān mù jiǔ chéng wú.
中原归尚棘,三墓久成芜。
wèi yì zēng fēng shù, xiān yí zēng fēng shù,
未议增封树,先宜增封树,
xiān yí jìn mù chú.
先宜禁牧刍。
biàn xū yíng hǔ luò,
便须营虎落,
jiāng yǐ hù lóng chú.
将以护龙雏。
bù yòng píng ān bào,
不用平安报,
wéi qī jiǎn fá wú.
惟期剪伐无。
拼音:bù yòng píng ān bào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号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