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嬉语儿童亦带村”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嬉语儿童亦带村”出自宋代李弥逊的《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yǔ ér tóng yì dài c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嬉语儿童亦带村”全诗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嬉语儿童亦带村

官居城郭枕山根,嬉语儿童亦带村
老子痴顽甘避俗,欲从社叟学方言。


赏析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是李弥逊在宋代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居城郭枕山根,
嬉语儿童亦带村。
老子痴顽甘避俗,
欲从社叟学方言。

【诗意】
这组诗词描述了李弥逊作为一位官员,居住在城郭之中,却与山村的儿童嬉戏玩耍。他认为自己年老无用,却甘愿避开世俗的纷扰,希望能向乡村长者学习方言。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李弥逊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追求宁静的心态。作为一位官员,他本应忙碌于城市的政务,但他选择与儿童一同嬉戏于山村,这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纯真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老子,意味着他希望追求一种超脱尘嚣的心境,不再受世俗的束缚。他想从社区的长者那里学习方言,显示了他对乡村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这首诗词充满了闲适和宁静之感,通过对李弥逊与儿童在乡村间的互动描绘,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他希望通过学习方言,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乡村社区,与乡村长者交流,体验乡村的纯朴和智慧。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对乡村生活和文化的热爱,并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摆脱繁杂世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心境。

“嬉语儿童亦带村”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é xué shì qiū huái yī shí wǔ shǒu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guān jū chéng guō zhěn shān gēn, xī yǔ ér tóng yì dài cūn.
官居城郭枕山根,嬉语儿童亦带村。
lǎo zi chī wán gān bì sú, yù cóng shè sǒu xué fāng yán.
老子痴顽甘避俗,欲从社叟学方言。

“嬉语儿童亦带村”平仄韵脚


拼音:xī yǔ ér tóng yì dài cū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三元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