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知寒夜深”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知寒夜深”出自唐代施肩吾的《寒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zhī hán yè shē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不知寒夜深”全诗

《寒夜》

不知寒夜深

三复招隐吟,不知寒夜深
看看西来月,移到青天心。


赏析


《寒夜》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作者在寒夜中招隐吟咏,凝望寒冷的夜空中的明月,感叹心中的情感如同那静静升起的明月一般无法遏制。

中文译文:
夜深寒冷不知已经三次吟唱,
抬眼仰望天空的明月,
心中的思绪随之飘移。

此诗以作者在寒夜中吟咏的场景为背景,以西来的明月作为一种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情感和思绪。

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中的明月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纯净、明亮等情感。作者通过看看“西来月”来表达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于远亲的思念之情。

2. 寒夜孤独的心境:寒夜的寂静与寒冷无疑加深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在这样的情境中,作者通过吟唱和凝望明月来发泄自己的情感,寻找内心的慰藉。

3. 诗人的情感和思绪:诗中表达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孤独和寂寞,更是对亲人的思念,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祈愿。明月在诗中是一种借以寄托情感的媒介,诗人通过凝望明月,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总之,《寒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了深邃的思考和对亲情的思念。诗中融入了对寒夜中冷冽的寂寞和对亲人的思念的感受,使读者在寒夜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不知寒夜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án yè
寒夜

sān fù zhāo yǐn yín, bù zhī hán yè shēn.
三复招隐吟,不知寒夜深。
kàn kàn xī lái yuè, yí dào qīng tiān xīn.
看看西来月,移到青天心。

“不知寒夜深”平仄韵脚


拼音:bù zhī hán yè shēn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二侵  (仄韵) 去声二十七沁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