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望阊阖天低”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望阊阖天低”出自宋代陈允平的《摸鱼儿(寿叶制相)》,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g chāng hé tiān d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望阊阖天低”全诗

《摸鱼儿(寿叶制相)》

望阊阖天低

过重阳、晚香犹耐,江城风露初峭。
梅花已索巡檐笑,春入数枝红小。
寒恁早。
正帘卷苍云,和气生芝草。
金虬篆袅。
喜人乐丰年,波澄瀚海,星斗焕牙纛。
家山近,游宴十洲三岛。
石桥诗思频绕。
朱颜白发神仙样,谁信玉关人老。
春渐好。
望阊阖天低,咫尺瞻黄道。
祥云缥缈。
看柳色沙堤,莺声禁辇,鸣佩凤池晓。


赏析


《摸鱼儿(寿叶制相)》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允平。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过重阳、晚香犹耐,
江城风露初峭。
梅花已索巡檐笑,
春入数枝红小。
寒恁早。
正帘卷苍云,
和气生芝草。
金虬篆袅。
喜人乐丰年,
波澄瀚海,
星斗焕牙纛。
家山近,
游宴十洲三岛。
石桥诗思频绕。
朱颜白发神仙样,
谁信玉关人老。
春渐好。
望阊阖天低,
咫尺瞻黄道。
祥云缥缈。
看柳色沙堤,
莺声禁辇,
鸣佩凤池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过重阳节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季节和时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的开篇,描绘了重阳节时秋香依旧,江城的风露已经有了初峭的感觉,表现出季节的变迁和秋天的凉爽。

接着,诗人以梅花作为象征,描述了梅花已经绕过屋檐笑了起来,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红色的花朵也开始绽放,虽然只是几枝小小的红花,但已经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诗中提到了家乡的山近在眼前,游宴的场景遍布十洲三岛,石桥上诗思频绕。这里展现了丰收和欢乐的氛围,以及诗人对家乡和游乐的向往。

然后,诗人以自然景观和神仙的形象来反思人生。他描绘了自己的容颜已经老去,但精神依然焕发神仙般的样貌。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时光流转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美好时光的珍视。

最后,诗人展望了天空,描绘了祥云缥缈的景象,观赏柳色和听鸟鸣的美景。这里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美好时刻的期待。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意境展示了秋天过重阳节的景象,通过对季节变迁、丰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运用自然景物和神仙形象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浪漫和唯美情调。

“望阊阖天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ō yú ér shòu yè zhì xiāng
摸鱼儿(寿叶制相)

guò chóng yáng wǎn xiāng yóu nài, jiāng chéng fēng lù chū qiào.
过重阳、晚香犹耐,江城风露初峭。
méi huā yǐ suǒ xún yán xiào, chūn rù shù zhī hóng xiǎo.
梅花已索巡檐笑,春入数枝红小。
hán nèn zǎo.
寒恁早。
zhèng lián juǎn cāng yún, hé qì shēng zhī cǎo.
正帘卷苍云,和气生芝草。
jīn qiú zhuàn niǎo.
金虬篆袅。
xǐ rén lè fēng nián, bō chéng hàn hǎi, xīng dǒu huàn yá dào.
喜人乐丰年,波澄瀚海,星斗焕牙纛。
jiā shān jìn, yóu yàn shí zhōu sān dǎo.
家山近,游宴十洲三岛。
shí qiáo shī sī pín rào.
石桥诗思频绕。
zhū yán bái fà shén xiān yàng, shuí xìn yù guān rén lǎo.
朱颜白发神仙样,谁信玉关人老。
chūn jiàn hǎo.
春渐好。
wàng chāng hé tiān dī, zhǐ chǐ zhān huáng dào.
望阊阖天低,咫尺瞻黄道。
xiáng yún piāo miǎo.
祥云缥缈。
kàn liǔ sè shā dī, yīng shēng jìn niǎn, míng pèi fèng chí xiǎo.
看柳色沙堤,莺声禁辇,鸣佩凤池晓。

“望阊阖天低”平仄韵脚


拼音:wàng chāng hé tiān dī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作者简介


陈允平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作者介绍


陈允平的家庭背景

  陈允平出身官宦世家,先祖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高祖陈嘉谟曾赠右朝奉郎,曾祖陈膏曾任左朝奉大夫太府少卿,累赠特进,宦游四明,与四明汪氏联姻,遂著四明鄞县籍。祖父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官至华文阁直学士,奉政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懿,学者称菊坡先生,《宋史》有传。伯父陈卓(1167-1252),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壮岁登进士第,宦意泊如,筑有世纶堂,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父亲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官至承奉郎。

  陈允平的家学渊源主要来自祖父陈居仁和五伯父陈卓,而犹得益于陈卓。陈允平出生时祖父已过世,五伯父陈卓就是他的启蒙老师。有诗为证:“寒菊宜霜晚更新,掖垣再世掌丝纶。阿咸老去营西麓,不愧家声故国臣。”([清]袁钧《鄮北杂诗》)陈允平从小受到良好教育,但科举不利,仕途不进。一生只做过几任小官,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都漫游吴越,闲看山水,多旅居钱塘。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参与杨缵、张枢等组织的临安吟社,互相唱和,在景定四年(1263)创作了著名的“西湖十咏”。宋恭宗德祐时(1275-1276)为沿海制置参议官。宋帝昺祥兴元年(1278)被仇家告发“约苏刘义谋复宋”,遭围捕,被同官袁洪救出。当时事件的全过程在袁桷《先大夫行述》一文中有详细记载。出狱后陈允平闭门不出,扁其所居山中楼曰“万叠云”。入元后,应征北上元大都,后不受管,放还。北上、南归的具体时间均不详。尚未南归之时,好友周密和王沂孙各有[高阳台]词怀之。陈允平没有参加《乐府补题》的唱和,南归后也没有再和故友来往,隐居山中而卒。卒后,好友张炎有[解连环]词悼之。

陈允平的家族成员

先祖
陈司直,避五代之乱举家迁到福建莆田。

高祖
陈嘉谟,官至右朝奉郎。

曾祖
陈膏(?-1142),字泽卿,登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后续娶明州(今属浙江宁波)汪氏女,乃徙居明州。靖康年间(1126-1127)陈膏官汾州(今山西省汾阳市)教授,金兵逼郡,属官大都逃走,唯独陈膏与太守张克戬死守抗金。宋室南迁后,知泉州惠安县(今福建惠安)。曾以单枪匹马招降反贼,擢为殿中侍御史,鄞僧王法恩谋逆,事觉,有人请求屠城镇压,陈膏力论多杀非圣世事,胁从者均得以从轻处理。不久改任太常少卿,为高宗所嘉,至大书屏间曰:“陈膏长厚,有古人风。”

祖父
陈居仁(1129-1197),字安行,晚号菊坡,生于仙游,14岁时父去世,以荫授铅山县尉,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登赵逵榜进士。因其父陈膏续娶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望族汪氏女,遂定居于梅江,成为鄞县梅墟(今鄞州区邱隘镇)陈氏之祖。但居仁生于仙游,且进士题名时仍记为兴化仙游县,后迁居莆田黄石东华村(见乾隆《仙游县志·科第》,《兴化府志》等均列为“莆田人”)。陈居仁曾两次使金,历官徽州、鄂州、建宁、镇江、福州等地知府,累官起居郎、华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谥“文懿”,赠金紫光禄大夫,《宋史》有传。陈居仁育有六子,名:巩、革、晔、芾、卓、阜。

伯父
陈卓(1167-1251),陈居仁第五子,字立道,亦掌纶诰,“罄翰苑赐金创堂,名曰世纶”,登宋绍熙元年(1190)余复榜进士,官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后以资政殿学士还里,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开国伯,闲居十六年而卒,谥清敏,《宋史》有传。

父亲
陈阜,陈居仁第六子,庆元三年(1197)官承务郎。

陈允平的作品影响

  陈允平生前颇有词名,影响延及清代。南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记载陈允平“才高学博,一时名公卿皆倾倒”,“倚声之作推为特绝”;南宋周密《绝妙好词》选录西麓词9首,名列第7位;南宋张炎《词源》卷下评西麓词“本制平正,亦有佳者”;清代曹庭栋《宋百家诗存》称陈允平“清风劲节,世尤高之”;清代朱彝尊《词综》收录西麓词23首,名列第11位;清代陈廷焯《词则》收录西麓词17首,名列第12位;据唐圭璋《词话丛编》统计,清代有20部词话都提及陈允平,其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对陈允平的词最为推重,共有15条谈及且多是褒奖之辞;梁令娴《艺衡馆词选》收录西麓词9首,在所选南宋52人中名列第7位。从这些接受情况来看,陈允平颇有词名,人品亦为人称道。他是可以和周密、王沂孙、张炎齐名的宋末一家。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