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此心长在”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此心长在”出自宋代叶梦得的《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xīn zhǎng zài,诗句平仄:仄平仄仄。

“此心长在”全诗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

此心长在

枫落吴江,扁舟摇荡,暮山斜照催晴。
此心长在,秋水共澄明。
底事经年易判,惊遗恨、悄悄难平。
临风处,佳人万里,霜笛与谁横。
长城。
谁敢犯,知君五字,元有诗声。
笑茅舍何时,归计真成。
绿鬓朱颜老尽,柴车在、行即终行。
聊相待,狂歌醉舞,虽老未忘情。


赏析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是宋代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枫叶飘落在吴江上,小舟摇摆,夕阳斜照催促着晴天。这份心意久存,秋水清澈明亮。经历多年的事情难以断定,惊愕和遗憾悄悄地不能平息。站在风中,佳人远在万里之外,寒霜笛声横扫。长城,谁敢蔑视,你知道君子的五字诗声。什么时候能够笑看茅舍,回归的计划真的能够实现。青丝变成白发,柴车在那里,行驶即将结束。只是相互陪伴,狂歌醉舞,虽然老了,却未曾忘记情感。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枫叶飘落、夕阳斜照等景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变化。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和情感,希望能够回归平静的生活,笑看世间的繁华与尘世的纷扰,同时表达了对过去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和生活的感慨和思索。诗人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枫叶飘落、夕阳斜照等,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抒情效果。

诗中的"底事经年易判,惊遗恨、悄悄难平"表达了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和遗憾,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经历的变迁和判定的难题。"霜笛与谁横。长城。谁敢犯,知君五字,元有诗声"这部分表达了对长城的景仰和对君子风度的赞叹,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自己的抒发和表达之声。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和回忆,同时也流露出对平静和真情的向往。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的感性和细腻,又融入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典型的宋代诗歌风格。

“此心长在”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mǎn tíng fāng zhāng mǐn shū chéng zhì dào hé shì, fù yòng yùn jì chóu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

fēng luò wú jiāng, piān zhōu yáo dàng, mù shān xié zhào cuī qíng.
枫落吴江,扁舟摇荡,暮山斜照催晴。
cǐ xīn zhǎng zài, qiū shuǐ gòng chéng míng.
此心长在,秋水共澄明。
dǐ shì jīng nián yì pàn, jīng yí hèn qiāo qiāo nán píng.
底事经年易判,惊遗恨、悄悄难平。
lín fēng chù, jiā rén wàn lǐ, shuāng dí yǔ shuí héng.
临风处,佳人万里,霜笛与谁横。
cháng chéng.
长城。
shuí gǎn fàn, zhī jūn wǔ zì, yuán yǒu shī shēng.
谁敢犯,知君五字,元有诗声。
xiào máo shè hé shí, guī jì zhēn chéng.
笑茅舍何时,归计真成。
lǜ bìn zhū yán lǎo jǐn, chái chē zài xíng jí zhōng xíng.
绿鬓朱颜老尽,柴车在、行即终行。
liáo xiāng dài, kuáng gē zuì wǔ, suī lǎo wèi wàng qíng.
聊相待,狂歌醉舞,虽老未忘情。

“此心长在”平仄韵脚


拼音:cǐ xīn zhǎng zài
平仄:仄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贿  (仄韵) 去声十一队

作者简介


叶梦得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作者介绍


叶梦得的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叶梦得的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的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