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喧夕浦”出自唐代齐己的《渚宫江亭寓目》,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īn hóng xuān xī p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新鸿喧夕浦”全诗:津亭虽极望,未称本心闲。
白有三江水,青无一点山。
新鸿喧夕浦,远棹聚空湾。
终遂归匡社,孤帆即此还。
《渚宫江亭寓目》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站在江亭之上远眺,虽然景色非常美丽,但内心却不能完全放松。江水如镜般清澈,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翳。新汛鸿雁络绎不绝,遥远的船只聚集在空旷的湾口。最终我选择归还匡社,独自乘船离开这里。
诗意:
这首诗以暇景写意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内心对于寂静、宁静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渚宫江亭的景象描绘出江水和天空的美丽,但与此同时,诗人也透露出他并未完全沉浸其中的真正原因。最后,诗人决定离开这个景色如画的地方,归匡社,这又暗示了他追求内心安宁和宁静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开篇即以“津亭虽极望,未称本心闲”来表达诗人看似心满意足的心境实际上并非如此。接着,诗人通过“白有三江水,青无一点山”描绘出了江水清澈明亮,天空湛蓝无云的美景,与此同时,也突出了没有山峦点缀的景象,有一种空旷的感觉。后两句“新鸿喧夕浦,远棹聚空湾”通过描述夕阳下的汛鸿和船只聚集在湾口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空旷的气息,也突出了寂静之中的活力。最后,诗人选择离开这个美景背后的湾口,归还匡社,这种选择流露出一个追求内心安宁、宁静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景背后的内心坦然与追求心境的探索,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zhǔ gōng jiāng tíng yù mù
渚宫江亭寓目
jīn tíng suī jí wàng, wèi chēng běn xīn xián.
津亭虽极望,未称本心闲。
bái yǒu sān jiāng shuǐ, qīng wú yì diǎn shān.
白有三江水,青无一点山。
xīn hóng xuān xī pǔ, yuǎn zhào jù kōng wān.
新鸿喧夕浦,远棹聚空湾。
zhōng suì guī kuāng shè, gū fān jí cǐ hái.
终遂归匡社,孤帆即此还。
拼音:xīn hóng xuān xī p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齐己(约860~约937)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成年后,齐己出外游学,云游期间曾自号“衡岳沙弥”。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段游学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且他的不少名作佳作是在外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的时候,曾拿他的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读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地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他的名声已经显赫天下,湖南节帅幕府中的诗人徐东野曾评价他说:“我辈所作,皆拘于一途,非所谓通方之士。若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殆难及矣”。
921年,齐己在去四川途中路过荆州,被荆州节帅高季兴挽留,安置在龙兴寺,并任命为僧正。齐己在荆州,虽然月俸丰厚,但是他并不喜好钱财,于是写作了《渚宫莫问篇》十五章,以表明他的高洁志向。齐己在荆州期间写了许多诗,76岁的齐己圆寂于江陵。死后以《白莲集》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