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篱荒井一蝉幽”出自唐代贯休的《陋巷》,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pò lí huāng jǐng yī chán yōu,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破篱荒井一蝉幽”全诗:坠叶如花欲满沟,破篱荒井一蝉幽。
亦知希骥无希者,作么令人强转头。
陋巷
坠叶如花欲满沟,
破篱荒井一蝉幽。
亦知希骥无希者,
作么令人强转头。
中文译文:
落叶如花,几乎掩满小沟。
破烂的篱笆旁边,一只孤独的蝉鸣叫。
即使知道骏马已没有希望,
还是有什么力量能让人强行转过头去。
诗意:
这首诗以陋巷为背景,通过描绘落叶、破篱和孤独的蝉鸣,表达了一种朴素的美感和对无名英雄的赞美。作者在叙述陋巷的平凡景象时,不禁感叹其中蕴含的美丽和力量。他提到了希骥无希者,指的是一匹没有希望的骏马,但是尽管如此,仍然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爱不释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平凡而朴素的陋巷景象,但却通过作者的巧妙表达,给人带来了一种深深的共鸣。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境描写,以坠叶如花、破篱和荒井一蝉来烘托出陋巷的寂寞与凋敝。然而,在这凋敝的景象中,作者又描绘了一丝希望和力量的存在,以一种笔触的方式将读者的目光吸引到那个因为希骥而强行转过头去的地方。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价值和力量的欣赏和赞美。读者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一种平凡而真实的美,以及一种对希望和力量的追求和信仰。
lòu xiàng
陋巷
zhuì yè rú huā yù mǎn gōu, pò lí huāng jǐng yī chán yōu.
坠叶如花欲满沟,破篱荒井一蝉幽。
yì zhī xī jì wú xī zhě, zuò me lìng rén qiáng zhuǎn tóu.
亦知希骥无希者,作么令人强转头。
拼音:pò lí huāng jǐng yī chán yōu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又叫僧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