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姬愁思凤城西”出自唐代王偃的《夜夜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ān jī chóu sī fèng chéng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班姬愁思凤城西”全诗: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
青槐陌上行人绝,明月楼前乌夜啼。
《夜夜曲》是唐代王偃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北斗星移动、银河低垂的景象,以及班姬在凤城以西思念郎君的忧愁情感。行人稀少的青槐陌上,乌鸦在明月下的楼前啼叫。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为:
北斗星移银汉低,
班姬愁思凤城西。
青槐陌上行人绝,
明月楼前乌夜啼。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写星空中北斗星的运动和银河的位置变化,展现了一个夜晚的宁静和静谧。作者运用北斗星和银河的动态,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暗示了班姬离别郎君的愁思之情。
班姬是春秋时期秦昭襄王的宠妃,她因为思念丈夫而愁绪满怀。诗中的凤城西是指秦国首府咸阳的西面地方,班姬在这里孤独地思念着远在征战的丈夫。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青槐陌上行人寥寥无几的景象,凸显了班姬的寂寞。乌夜在明月下啼叫,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与班姬的忧愁情感相呼应。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班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尽忧伤和孤独。同时,诗中运用了星辰、银河、乌鸦等形象的对比,增加了诗的艺术性和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诗人的独特才情。
yè yè qǔ
夜夜曲
běi dǒu xīng yí yín hàn dī, bān jī chóu sī fèng chéng xī.
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
qīng huái mò shàng xíng rén jué, míng yuè lóu qián wū yè tí.
青槐陌上行人绝,明月楼前乌夜啼。
拼音:bān jī chóu sī fèng chéng xī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八齐
王偃(400年—455年),字子游,出身琅琊王氏,政治人物,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皇后王宪嫄的父亲。代表作《明君词》。
王偃,字子游,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政治人物。
父亲王嘏,祖父为王琨,母亲为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儿鄱阳公主,东晋灭亡后,鄱阳公主被封为永成君,王偃娶了宋武帝刘裕的二女儿吴兴长公主刘荣男,下雪的时候,刘荣男经常把王偃的衣服脱光绑在树上,让他闭着嘴巴不说话,王偃的哥哥王恢便去王偃家中辱骂吴兴长公主,公主于是不打王偃了。王偃为人谦虚恭谨,不关心政事。位列右光禄大夫,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恭”,他和吴兴长公主有一个女儿王宪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