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万国同”出自唐代白敏中的《至日上公献寿酒》,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o tiān wàn guó t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朝天万国同”全诗:候晓天门辟,朝天万国同。
瑞云升观阙,香气映华宫。
日色临仙籞,龙颜对昊宫。
羽仪瞻百姓,献寿侍三公。
化被君王洽,恩沾草木丰。
自欣朝玉座,宴此咏皇风。
《至日上公献寿酒》是唐代白敏中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候晓天门辟,朝天万国同。
瑞云升观阙,香气映华宫。
日色临仙籞,龙颜对昊宫。
羽仪瞻百姓,献寿侍三公。
化被君王洽,恩沾草木丰。
自欣朝玉座,宴此咏皇风。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庆祝君王寿辰的场景。黎明时分,天门打开,国家的朝臣们向天朝拜,表示对皇帝的忠诚。天空中出现祥云,升腾至皇宫之上,香气弥漫在华丽的宫殿里。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皇帝庄严地坐在高座上,面对着皇宫,宛如神龙对着昊天宫。朝臣们仪态庄重地瞻仰着百姓,向皇帝献上祝寿酒,侍奉着国家的三位重臣。皇帝的恩典洒落在百姓和自然界的万物上,使得万物繁茂丰盈。作者自豪地欣赏着皇帝登上宝座,举行这样盛大的庆典,赞美着皇权的威严和繁盛的国家。
赏析:
《至日上公献寿酒》以华丽的辞藻和壮丽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唐代盛世的皇权与繁荣景象。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手法,如天门辟开、万国同朝、瑞云升起等,以突出皇权的威严和国家的荣耀。同时,通过描写皇宫的香气和丰盈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皇帝的恩典洒遍大地,使得百姓和自然界都获得了丰收和繁荣。整首诗以庆祝君王寿辰为主题,展示了唐代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皇权的赞美和欣慰之情。
zhì rì shàng gōng xiàn shòu jiǔ
至日上公献寿酒
hòu xiǎo tiān mén pì, cháo tiān wàn guó tóng.
候晓天门辟,朝天万国同。
ruì yún shēng guān quē, xiāng qì yìng huá gōng.
瑞云升观阙,香气映华宫。
rì sè lín xiān yù, lóng yán duì hào gōng.
日色临仙籞,龙颜对昊宫。
yǔ yí zhān bǎi xìng, xiàn shòu shì sān gōng.
羽仪瞻百姓,献寿侍三公。
huà bèi jūn wáng qià, ēn zhān cǎo mù fēng.
化被君王洽,恩沾草木丰。
zì xīn cháo yù zuò, yàn cǐ yǒng huáng fēng.
自欣朝玉座,宴此咏皇风。
拼音:cháo tiān wàn guó tó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一东 (仄韵) 上声十六铣 (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祖籍同州韩城(今陕西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镇,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历任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唐懿宗继位后,白敏中回朝,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书令。咸通二年(861年),白敏中出任凤翔节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丑。
不负至交
白敏中参加科举时,主考官王起欲将他取为状元,但却讨厌与他一同应考的好友贺拔惎。王起暗中命人传话给白敏中,让他与贺拔惎绝交,白敏中予以应允。这时,贺拔惎来访,被人告知白敏中外出,便告辞而去。白敏中命人将其追回,以实情相告,并道:“即使不中第又怎样,怎能为此与朋友绝交。”两人痛饮而醉,同席而睡。王起得知后,叹道:“我本来只想录取白敏中,如今应将贺拔惎一同录取。”
以怨报德
李德裕执政时,推荐白敏中为翰林学士。后来,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白敏中趁机极力排挤李德裕,并指使李咸揭发李德裕的罪行,使得李德裕被贬为闲官。当时舆论都对白敏中大加鄙薄,李德裕也在著书时斥责白敏中以怨报德。
得罪郑颢
白敏中曾为万寿公主挑选驸马,选中了状元郑颢。当时郑颢已与卢氏联姻,正前往迎亲,被白敏中派人追回。郑颢为此深恨白敏中,多次在宣宗面前诋毁于他。后来,白敏中出镇邠宁,对宣宗道:“郑颢并不想娶公主,因此怨恨于臣。臣在朝中,他无能为力。臣若出镇,他定会中伤于我。”宣宗道:“我早就知道了,你怎么到现在才说。”说完命人将一个柽函交给白敏中,道:“这里面都是郑郎诋毁你的书笺。我若是相信,你又怎会有今日。”白敏中这才得以安心。
早年经历
白敏中自幼丧父,随从兄白居易等人学习,后考中进士,被李听辟为节度掌书记,历任河东、郑滑、邠宁三镇,又试任大理寺评事。
累职拜相
大和七年(833年),白敏中因母亲去世,返回故乡下邽,丁忧守孝。会昌元年(841年),白敏中被起复为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事务,不久改任户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唐武宗打算起用白居易。宰相李德裕进言道:“白居易年迈多病,恐怕不堪担负朝廷重任,其从弟白敏中学问不低于他,可加以任用。”唐武宗当日便任命白敏中为知制诰、翰林学士,后又改任中书舍人。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继位。白敏中以兵部侍郎之职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此后,白敏中又升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他在五年之内,历经十三次升迁,由员外郎官至宰相。
出掌藩镇
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寇。崔铉时任左仆射、门下侍郎,一心独掌相权,不欲让白敏中位于己上,便趁机提出派大臣前去镇抚。三月,白敏中被任命为司空、同平章事、兼邠宁节度使,并充任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南北两路供军使。他沿用裴度征讨淮西时的做法,选择朝廷大臣为部下将佐。
白敏中离京时,唐宣宗亲自到安福楼饯行,赏赐通天带,授他开府辟士之权,并让神策军随行护卫。四月,白敏中行至宁州,得到诸将破贼的捷报,便劝谕党项部众,让他们择业安居。党项平定后,白敏中被免去都统职务,专任邠宁节度使。
大中七年(853年),白敏中进拜特进、司徒,改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他治理西川五年,增加骡军,修复关壁,功劳卓著,加太子太师。大中十一年(857年),白敏中徙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仍旧保留同平章事一职。
复居宰辅
大中十三年(859年),唐懿宗继位。白敏中被召回京师,担任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再次辅政,不久升任侍中。咸通元年(860年),白敏中在上朝时,不幸跌倒在台阶上,伤了腰部,被人用肩舆抬回家中。
此后,白敏中三次上表皇帝,请求辞去相位,但都没有得到唐懿宗的批准。右补阙王谱劝谏道:“陛下即位不久,正是宰相尽心效力的时候。白敏中已经卧床四个月,难以胜任宰相之职。请陛下同意白敏中辞职,另择宰相。”唐懿宗大怒,竟将王谱贬为阳翟县令。九月,白敏中升任中书令。
病逝凤翔
咸通二年(861年),南蛮作乱。唐懿宗召白敏中入朝议事,并命人扶他上殿。白敏中坚持请辞,遂以中书令之职出任凤翔节度使。不久,白敏中再次上表,请求辞官归乡,守护祖墓。唐懿宗又任命他为东都留守,但他却极力推辞。唐懿宗无奈,只得让他以太傅之职退休。
同年七月,白敏中在凤翔病逝,终年七十岁,而此时同意他退休的诏书尚未传到。唐懿宗得知白敏中死讯,废朝二日,追赠他为太尉。太常博士曹邺认为白敏中“病不坚退,驱逐谏臣,怙威肆行”,给他定谥号为丑。
父祖
祖父白鏻,官至扬州录事参军。
父母
白季康,官至溧水县令。
敬氏,绥州刺史敬令琬之女,累封至郑国太夫人。
妻子
崔氏,解县县令崔宽之女。
韦氏,秘书少监韦同靖之女,封卫国夫人。
子婿
儿子
白征复,官至秘书省著作郎。
白崇儒,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白可久,官至京兆府参军。
女婿
皇甫炜,曾任主客员外郎,先后娶白敏中二女为妻。
张温士,曾任集贤殿校理,娶白敏中幼女为妻。
白敏中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龙背乡北程村北。
其墓志高93厘米、宽93厘米,刻有正书碑文52行,每行51字,1959年出土,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