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共忆襄阳同醉处”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共忆襄阳同醉处”出自唐代施肩吾的《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òng yì xiāng yáng tóng zuì ch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共忆襄阳同醉处”全诗

《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

共忆襄阳同醉处

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
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赏析


《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旅途中在文水县偶然遇到了官员李少府,两人因共同的爱好而成为酒友,一同畅饮并回忆起他们在襄阳共同醉酒的时刻,其中有尚书坐上宴会的场景。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为君三日废行程,
一县官人是酒朋。
共忆襄阳同醉处,
尚书坐上纳银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行途中与李少府相遇的喜悦,并通过酒作为媒介,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共同的回忆联系在一起。

诗中的"为君三日废行程"表明诗人为了与李少府相聚,放弃了原本的行程计划。"一县官人是酒朋"意味着李少府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与诗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共忆襄阳同醉处"表明两人在襄阳一起醉酒的时刻成为了他们的共同回忆,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尚书坐上纳银觥"描绘了一场宴会,诗人在这场宴会上看到了李少府以高官的身份坐在主位上,享受着殷实的生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与李少府相遇的喜悦之情,并通过共同的酒宴和回忆,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一段温馨而难忘的相遇,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因共同的兴趣与经历而建立起的深厚情谊。

“共忆襄阳同醉处”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ǚ cì wén shuǐ xiàn xǐ yù lǐ shào fǔ
旅次文水县喜遇李少府

wèi jūn sān rì fèi xíng chéng, yī xiàn guān rén shì jiǔ péng.
为君三日废行程,一县官人是酒朋。
gòng yì xiāng yáng tóng zuì chù, shàng shū zuò shàng nà yín gōng.
共忆襄阳同醉处,尚书坐上纳银觥。

“共忆襄阳同醉处”平仄韵脚


拼音:gòng yì xiāng yáng tóng zuì chù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六语  (仄韵) 去声六御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