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如山下水”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如山下水”出自唐代张仲素的《陇上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rú shān xià shuǐ,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如山下水”全诗

《陇上行》

不如山下水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
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标签:下水

赏析


《陇上行》是唐代张仲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走在黄云陇上,只听见羌戍的鼙鼓声。与其留在山下的水边,还不如随心所欲地东西流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行走在陇上的景象和感悟。黄云陇是指位于陇南地区的山脉,羌戍是羌族人在边境地区的军队。诗人所听到的羌戍鼙鼓声,象征着边塞的战争和辛劳。然而,诗人认为留在山下的水边也没有自由自在地流淌的自由。因此,他宁愿选择自由地东西流淌,表达了对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的追求。

赏析:
《陇上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束缚的反思。诗中的景象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黄云陇和羌戍鼙鼓声代表了边塞的艰难和战争,而山下的水则象征了自然的自由和流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排斥。他选择了东西流淌的自由,暗示了追求内心真实和自由的决心。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词句展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深入内心的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是唐代诗人常见的主题之一。通过描绘陇上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诗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真实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不如山下水”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ǒng shàng xíng
陇上行

xíng dào huáng yún lǒng, wéi wén qiāng shù pí.
行到黄云陇,唯闻羌戍鼙。
bù rú shān xià shuǐ, yóu dé rèn dōng xī.
不如山下水,犹得任东西。

“不如山下水”平仄韵脚


拼音:bù rú shān xià shuǐ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作者简介


张仲素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作者介绍


张仲素的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