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山当其南”出自唐代元结的《漫歌八曲·大回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án shān dāng qí ná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樊山当其南”全诗: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
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
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漫歌八曲·大回中》是唐代元结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描绘了樊水向东流去,而大江却从北方流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回旋。樊山位于南方,正好在这个回旋的中心。在这个回旋的中心,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人们也在这里垂钓。诗人表示自己渴望成为一个渔夫,过着无所求的生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
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
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樊水和大江的流动方向相反,形成了一个回旋,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循环。樊山位于回旋的中心,象征着诗人向往的宁静和安定。在这个回旋的中心,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人们也在这里垂钓,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人渴望成为一个渔夫,过着无所求的生活,表达了对繁杂世事的厌倦和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回旋的水流和自由游动的鱼儿,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诗词中的“大回中”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位置,更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是他向往的理想生活的象征。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繁杂世事的厌倦,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màn gē bā qū dà huí zhōng
漫歌八曲·大回中
fán shuǐ yù dōng liú, dà jiāng yòu běi lái.
樊水欲东流,大江又北来。
fán shān dāng qí nán, cǐ zhōng wèi dà huí.
樊山当其南,此中为大回。
huí zhōng yú hǎo yóu, huí zhōng duō diào zhōu.
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舟。
màn yù zuò yú rén, zhōng yān wú suǒ qiú.
漫欲作渔人,终焉无所求。
拼音:fán shān dāng qí nán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三覃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唐](公元七二三年至七七二年)字次山,河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卒于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岁。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举进士,苏元明称与肃宗。时史思明攻河阳,结上时议三篇。帝悦,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荆南节度使吕諲拒贼。代宗时,以亲老归樊上,著书自娱。始号琦圩子,继称浪士,亦称漫郎。既客樊上,更称赘叟。晚拜道州刺史,免徭役,收流亡。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诸州,民乐其教,立碑颂德。罢还京师,卒。结著有元子十卷,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琦圩子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