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眼暗经难受”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眼暗经难受”出自唐代刘长卿的《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ǎn àn jīng nán shò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眼暗经难受”全诗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

眼暗经难受

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
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
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
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
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
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
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
穷分安藜藿,衰容胜薜萝。
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


赏析


译文:奉寄给婺州的李使君舍人,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渔樵能识太古,草木沐阳和。东道有诸生从,南方有远客经过。天空清澈,婺州的女子出阔,土地沃厚,绛县的人繁多。整天空虚地相望,岁月不断流转。山崖敞开,迎接晚霞,树叶随着寒波离去。眼睛失明后,经历了许多痛苦,身体闲散,剑也变得懒散不使用。像鸮鸟占据贾谊,上了马试试廉颇。贫穷命运安慰着我,衰老的容颜胜过薜萝。我只能像越鸟一样,向南方高高飞翔,依靠高柯栖息。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长卿写给婺州地方官员李使君舍人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婺州的山川景色和风土人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地方风俗来表达对婺州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描写手法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人民的赞美。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还以自己的身世为引子,表达了对贾谊和廉颇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

“眼暗经难受”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èng jì wù zhōu lǐ shǐ jūn shè rén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

jiàn sǔn bà míng kē, chū chuán lái mù gē.
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yú qiáo shí tài gǔ, cǎo shù dé yáng hé.
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
dōng dào zhū shēng cóng, nán yī yuǎn kè guò.
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
tiān qīng wù nǚ chū, tǔ hòu jiàng rén duō.
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
yǒng rì kōng xiāng wàng, liú nián fù jǐ hé.
永日空相望,流年复几何。
yá kāi dāng xī zhào, yè qù zhú hán bō.
崖开当夕照,叶去逐寒波。
yǎn àn jīng nán shòu, shēn xián jiàn lǎn mó.
眼暗经难受,身闲剑懒磨。
shì xiāo zhàn jiǎ yì, shàng mǎ shì lián pō.
似鸮占贾谊,上马试廉颇。
qióng fēn ān lí huò, shuāi róng shèng bì luó.
穷分安藜藿,衰容胜薜萝。
zhǐ yīng suí yuè niǎo, nán zhù tuō gāo kē.
只应随越鸟,南翥托高柯。

“眼暗经难受”平仄韵脚


拼音:yǎn àn jīng nán shòu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作者简介


刘长卿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