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蜰的意思



    蜰

    拼音:fei 声调:féi 怎么读蜰朗读
    总笔画:14 画 部首:虫 部
    部外笔画:8 画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ECJU 仓颉:BULMI
    郑码:QYI 四角:77136
    统一码:8
    笔顺:[35115215251214] 撇、横折钩、横、横、横折、竖、横、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横、点

    基本解释


    即臭虫,身体扁平,赤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吸人、畜的血液。

    详细解释


    名词

    臭虫。亦称蜰虫 bedbug莆,卢莆也。从虫,肥声。——《说文》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竟夜不能寝。——《聊斋志异》

    蜰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0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87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061頁,第5

    唐韻》、《集韻𡘋符非切,音肥。爾雅・釋蟲》:蜚,蠦蜰。【註】蜰卽負盤,臭蟲。見蜚字註。

    又,《韻會》:府尾切,音斐 —— 義同。

    又,《集韻》:父沸切,音屝 —— 蜰𧔥,神蛇也。廣韻》作𧌘𧔥

    注解

    〔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蜰〕字拼音是fé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肥、虫

    〔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éi] ⑴ 即臭虫,身体扁平,赤褐色,腹大,体内有臭腺,吸人、畜的血液。

    蜰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符非切頁碼443頁,第12

    蜰盧蜰也。从虫肥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符非切頁碼1047頁,第1行,第3

    蜰盧蜰也。從虫肥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符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666頁,第1許惟賢1160頁,第1

    蜰盧蜰也。

    段注按《爾雅》蜚,蠦蜰爲一物。許書蜚在《蟲部》。蜰在《虫部》。不言一物。許實有所見也。唐《本艸》說蜚蠊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一名蠦蜰。

    从虫。肥聲。

    段注符非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之臭蟲。

    音轉為壁,壁蝨。

    臭蟲也,鼈蝨 ,蜰蝨。蜚、蜰音近。

    即今臭蟲,俗云「必色」,必即蜰字。

    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7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129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39頁
    4說文校箋第589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526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94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27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55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0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50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65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465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2928頁【補遺】第17946頁
    14通訓定聲第219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59頁【崇文】第4633頁
    16說文句讀第1925頁
    17章授筆記第554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4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25頁,第14字

    蜰的字源字形


    蜰(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蜰(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蜰(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蜰(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